巍巍秦巴,見證綠色能源新篇;滔滔堵河,唱響水電建設凱歌。
在鄂西北的層巒疊嶂之間,一個承載著希望與力量的百噸巨環——潘口抽水蓄能電站首臺機組座環,在履帶吊的精準牽引下,于數十米高空穩穩落位。這關鍵性的一“落”,不僅標志著電站水輪機機組埋件安裝工作正式進入高峰期,更如一聲強勁的鼓點,為沖刺2026年底兩臺機組投產發電的宏偉目標,踏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精益求精,跑出“潘口速度”
潘口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項目和湖北省“十四五”規劃重點實施項目。電站總裝機容量29.8萬千瓦,裝設2臺裝機容量14.9萬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水頭變幅最大、轉輪直徑最大的超低水頭抽水蓄能項目。該電站是典型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之一,上水庫利用已建潘口水庫,下水庫利用已建小漩水庫,天然具備縮短建設周期的優勢,但同時也被賦予了遠超常規抽蓄電站的緊迫投產使命。
機遇與挑戰并存,速度即是使命。中國水電五局承擔了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廠房土建及機電安裝工程建設任務,該工程合同工期為32個月,工期緊,任務重。自2024年5月8日進場以來,潘口項目團隊便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迅速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潘口速度”。
“掛圖作戰”精準發力。潘口項目團隊將“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每日雷打不動的晨會,是梳理當日施工堵點、協調資源的“神經中樞”;每周翔實的工程例會,則是把控全局進度、優化資源配置的“決策大腦”。“倒排工期”的指令清晰下達,目標任務被科學分解至每一個關鍵節點,壓力層層傳導,責任環環相扣,為工程建設快速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模式驅動效率。項目部大膽采用的“工序分包”的管理模式,成為加速引擎。它將復雜的建設流程拆解為緊密銜接的“齒輪”,土石方開挖、邊坡支護、混凝土澆筑、機電安裝等關鍵工序如同精密的傳動系統,實現了無縫對接與高效流轉。這不僅顯著壓縮了工序間的等待時間,更促進了專業化施工水平的提升,保障了工程建設質量,確保了“潘口速度”。定期的經營活動分析會則為這一模式注入持續優化的動力,保障了項目良好的經營態勢。同時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項目部于每倉混凝土收倉結束3天內組織召開“單倉核算”分析討論會,對于核算成果較好的倉位的先進經驗予以推廣運用,對于核算成果不好的倉位及時糾偏,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
汗水澆筑堅實根基。14個月,400多個日夜的全力奮戰,潘口團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累計完成土石方開挖255萬立方米,累計澆筑混凝土9萬余立方米,更是創下月澆筑量3.9萬立方米的施工紀錄。這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建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在崇山峻嶺間創造的“潘口速度”,為首臺機組核心部件的順利吊裝鋪就了坦途。
穩扎穩打,筑牢安全防線
座環是水輪機埋件的核心部件,在整個水輪機中起著骨架作用,其安裝質量直接影響整機運行效率與穩定性。此次吊裝的座環,單瓣重約92噸和85噸,總重共計177噸,最大外徑10.1米,高3.14米。面對如此龐然大物,加之廠房狹窄、場地受限以及吊裝交叉作業帶來的高風險,如何將座環以毫米級精準地安全吊裝至既定機坑,對潘口項目建設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不同于其他抽水蓄能電站采用橋機進行座環蝸殼等大型機電大件安裝,潘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廠房是地面式廠房結構,因設計原因現階段不具備橋機安裝條件。為確保吊裝的順利進行,項目部提前研究吊裝方案,最終選定450噸履帶吊這一“鋼鐵巨臂”擔當重任,并且邀請了外部專家組成評審組,聯合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召開專項方案評審會,對吊裝技術方案進行了論證與優化,確保方案安全可行。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容不得半點馬虎。”在潘口抽蓄電站座環吊裝這一關鍵節點,項目部以“零容忍”的態度構筑起全方位安全防護體系。面對基坑作業空間狹窄、交叉施工復雜的嚴峻挑戰,項目部實行“錯時、錯位、錯高”的立體交叉作業管控措施,嚴格劃分作業區域,精細編排各工種作業時序,確保塔吊運行、材料運輸與座環吊裝等關鍵工序互不干擾。針對下基坑道路險峻問題,項目部多次組織技術、安全、生產人員對現場進行勘察,修建專用臨時進場道路,優化轉彎半徑,為座環安全運輸、吊裝創造條件。
為確保座環吊裝這一重大節點順利完成,項目部成立了座環吊裝組織機構,吊裝前組織了安全技術交底,對履帶吊、吊索具、作業環境等進行了聯合檢查,現場設置警戒區域,安排專人指揮。在吊裝過程中,項目團隊秉持“穩字當頭、安全至上”的原則,采用450噸履帶吊“移位-翻身-就位”分步作業法,兩次組裝履帶吊、兩次轉運座環,將風險分解控制。隨著總指揮沉穩的口令,巨大的座環在毫米級的精度控制下,平穩、精準地嵌入預定機坑。這一刻,是速度與安全的完美平衡,是智慧與勇氣的集中體現。
黨群同心,凝聚建設合力
盛夏的潘口工地熱浪襲人,但比氣溫更高的是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的激情。中國水電五局潘口項目黨支部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以“黨建+”模式為抓手,將紅色基因深植工程建設沃土,讓鮮紅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為項目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在安全生產的最前沿,組建黨員安全巡查隊,佩戴“紅袖標”深入施工一線,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啄木鳥行動”,對施工現場展開地毯式排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和文明施工問題,現場明確責任人和時限,確保問題閉環管理。這支紅色先鋒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深刻內涵。
當工程進入廠房混凝土澆筑的關鍵階段,項目部即刻吹響“保年度節點”沖鋒號。項目部黨員率先躍入基坑清基,青年突擊隊連夜攻堅,硬是在春節前搶出了首倉混凝土澆筑的關鍵條件。面對高邊坡深基坑開挖支護、座環吊裝等技術難題,黨員技術骨干迎難而上,通過數十次方案優化和工藝改進,最終攻克道道技術壁壘,彰顯了項目部黨員的硬核擔當。
針對持續高溫天氣,項目部組織開展“健康保障+精神激勵”雙服務。炎炎夏日里,一份份冰鎮綠豆湯、一箱箱防暑藥品被送到工友手中;夜幕降臨時,項目部聯合竹山縣中醫醫院開設“中醫藥文化夜市”,將中醫問診、養生講座、理療服務送到工地現場,累計惠及200余名工友,切實保障了一線建設者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項目部聯合外部單位開展籃球友誼賽;“七一”前夕,組織全體員工與一線工人開展露天觀影《峰爆》活動,通過紅色影片激發建設熱情。這份細致入微的關懷,如縷縷清風,有效激發了全體參建人員的歸屬感和戰斗力,將來自五湖四海的奮斗者凝聚成一支無堅不摧的鋼鐵團隊,為工程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心”動能。
青山無言,巨環為證。首臺機組座環的成功落定,是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交響曲中一個無比雄渾的音符。它鳴響的,是建設者們以非凡智慧、無畏勇氣和無私奉獻,在鄂西北的綠水青山間奮力譜寫綠色能源新篇章的鏗鏘誓言。眺望2026年全容量投產的曙光,潘口項目團隊正以“青山為證”的豪情和“巨環落定”的自信,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向著最終的勝利全速前進!
【打印】 【關閉】 |